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献给天堂母亲的红色记忆(视频、组图)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附近的胡同里住着一位有着非凡革命经历和传奇故事的老人。50多年前,她为了支援建设自愿离开国家机关,在不拿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默默无闻地在街道工作了23年,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蒲大妈”。过往的荣耀和辉煌早已如云淡风轻般从老人的心中远去,而不变的是使她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本色与情怀。几十年来,蒲文清老人过着平淡宁静的自理生活,善良开朗的性格和坚毅的个性时时彰显出她那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

  毛主席的《老三篇》精确指出:“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母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政治理论水平却还相当可以,她几十年坚持学习毛主席老三篇尤其是《为人民服务》,始终是理论联系实际。虽然一直害眼病,但都如照片这么认真。

  蜡烛,虽然很普通也很平凡,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却被世人所称颂和景仰。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赞扬和表彰的,以张思德同志为代表的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精神、作风和品德,正是蜡烛的这种奉献精神。蜡烛虽然很小,很普通;烛光虽然很小,也很普通,但它展示的,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风范。中国革命所以取得今天的胜利,中国所以有今天的发展、繁荣和强大,就是因为在她13亿中华民族儿女中,有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在传承着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母亲蒲文清,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自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以来,在她78年(1933——2011)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还是提前从中央机关退休的街道,她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声地奉献着自己的心力。因为刻在母亲骨子里的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心,是对人民充满感恩之情。所以,母亲淡泊一切名利地位,只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因党的事业、党的利益、人民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的心中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为此,她能承受一切,可以付出一切。无论在熟悉母亲的人眼里,还是在子女们的心中,母亲就是那燃烧的蜡烛。这蜡烛的光,尽管弱小,但却带给我们光亮,让我们感到温暖;也给我们指出方向,让我们去奋斗去追求。

  母亲是普通的,也是平凡的。而她以普通和平凡的双脚走出来的足迹,以及她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所积淀起来的思想、精神、品格和作风,却是闪光的。这里记录的,就是母亲的那种看似普通、看似平凡的奉献精神,却正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追求。

  那时,家里虽然配有保姆、勤务员、炊事员,但只要母亲忙得过来,能做的家务或其他事,都是她自己来做。对我们小孩子要求也不例外。我们呢,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母亲教我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我们从小就要爱劳动;还教育我们要尊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韩富英阿姨、田成叔叔、老田等服务人员,都象自己的家里人。但他们经常被父母支到供给处去帮忙干活。

  1953年9月,与父亲同在华北炮三师的母亲,他们一起转业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56年,父母亲积极做出响应中央国务院,关于精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支援地方建设的号召,父亲带头支持刚刚37岁的母亲,还没在交通部安排工作,先到北京市工农速成学校学习,后退休到户口所在地的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办事处,开始了长达23年的街道居委会义务工作。

  1978年,根据中央组织部的安排,母亲回到交通部安排在老干部局工作。1982年12月,时年64岁的母亲光荣离休。

  母亲从1933年参加革命,到1982年离休的50年,一半在部队工作一半在地方工作。在部队征战南北,出生入死;在地方,则一头扎在街道居民中,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由于成绩突出,母亲曾当选为东城区第三届政协委员;当选过东城区党代表,出席北京市第三次党代会;当选过东城区人民代表,出席北京市第七届人代会;当选过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出席过市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还受到过毛主席五次接见。但在母亲的眼里,这些曾经有过的辉煌,仅仅是自己已走过的路。而将自己毕生的一切,都丝毫没有保留地献给人民,这才是她永远不懈的追求。

  所以母亲离休后,从1982年12月1979的23年,母亲又进入了她人生路上的又一个新阶段,即“离休不离岗,离职不离责”的离休生活。然而,母亲走过的,却是她人生‘离而不休’的新的精彩。

  母亲从当兵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交给了公家;从入党的那一天起, 就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她常常勉励自己说;“革命成功不容易。我们不但要守好这分来之不易家业,还要创造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更大繁荣和幸福。能服务于我们的祖国,能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的福分!我比起那些革命先烈,比起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模范差得远了!为人民、为群众服务,是没有一点待遇代价可讲的!”母亲还多次语重心长地对她的老战友、老姐妹们,对自己的孩子们、晚辈们,及青年和媒体朋友们讲:“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培养一代代可靠的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的责任和义务!要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变色,就要抓好教育,就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一刻都不能放松。”

  母亲几十年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立党为公,立党为民,清正廉洁。无论在啥状况和什么样的条件下,她对革命和党的事业始终充满坚定的信念,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必胜的决心。她永远重视并身体力行,重视对子女后代和儿童青年的教育。在母亲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尤其参加街道工作以后,她始终担任着好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母亲不怕自己文化低能力差。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的教育。母亲很深刻地讲过:“荣誉、官位、经历,都不是吹牛的资本。也不是向党和人民要待遇的资本。太看重这些,人就会变质。别说孩子要从小教育起,就是成人、干部、英雄模范,也一样要重视和经常受再教育。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要对社会尽责任。”

  母亲以她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无畏的精神、坚实的步伐,已经跟党走过了74年的革命历程。在母亲89岁高龄时,依然昂扬,依然奋进。并以她饱满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绪,为夕阳增添着一缕缕鲜艳的色彩。而母亲一步步走出的人生轨迹,在夕阳斑斓的色彩中,更显得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我们——母亲的儿女们,已在母亲闪光的人生轨迹中长大成人。我们的后代——母亲的孙男弟女们,正在母亲的闪光的人生轨迹中,健康、茁壮、幸福地成长!

  敬爱的妈妈,您虽然离开我们14年了,但家风和您的烛光、小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教育,我们从始至终牢牢记着、践行着、传承着呢。我们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老红军战士的后代,即使我们现在也已七老八十了,仍然履行着传承人的使命。爸爸和妈妈,祝愿您们在天国安好。

  妈妈,今年的8,月19日,是女儿84周岁的生日,又是属相蛇的本命年。所以我祝我自己生日快乐,同时修订好这篇文章,献给天国的妈妈,让您了解我想念您的心,同时分享生日快乐。妈妈,我还记起在延安我过4岁生日时,您给我们六个娃娃分一根猪尾巴。最大的一节没有给弟弟是给了邻居陈叔叔家的孩子。我过生日,您却只给了我最小的猪尾巴尖儿。那我也特别高兴。因为妈妈的话“好东西要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吃独食没有好下场”早已经记在我的心里了…….

  妈妈,也请您转告老爸(虽然他1968年被离我们而去,没见过外孙女,但老爸的灵魂能够感觉到您转告给他的好消息)。您最疼爱的外孙女是咱们家第三代。她没有辜负您的教育与期望,始终记着您在她入团、入党、当选先进的肯定、教诲与期望。她一直如您愿不停地学习进步,把表扬、荣誉都看做是工作新起点。只有她写的《我的家风》时刻铭记。我要告诉您的是她今年得到咱家三代20多个党员不曾有过的荣誉。

  敬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十四年了。她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是精神遗产,也就是最珍贵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永不忘本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精神,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朴素作风。和与父亲在延安结婚成家后一同生活形成的淳朴家风。因“文革”浩劫几次被“造反派”抄家,父亲被诬陷,家中几乎一无所有。幸免于难的有限几张老照片分别捐赠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国妇女儿童纪念馆了。我这里珍藏的这几张图片,也能说是最有力的佐证了。

  这是母亲生前睡过多年一个老式单人床。床铺上的一切已告诉你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尤其是那根白色的腰带,那是在她被查出心脏有个动脉瘤不能再拴皮带了,她自己在她“收藏”的“宝物”(其实都是她舍不得扔的杂物破烂)中,挑了些布条条,戴着老花镜,用了很久,一针一线缝接起来的。我们谁回去她就向谁显示她的成果。岂不知,儿女们看到的那一刻,在笑脸、夸赞、感动背后心中的五味杂陈。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妈妈母亲。毫不夸张的说,母亲从1933年参加红军到93岁不幸离世,把她自己理解、诠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了整整60年。她实际做到了一个员把“为人民服务”五个简单的字,不但赋予它生命,而且做得叮当叮当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了党和员的温暖。因为这是群众对自己的认定和最高褒奖。

  这六张展板是2015年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我的红色记忆《我的红军母亲蒲文清》出版首发捐赠仪式上,博物馆特意制作的(谢谢博物馆)。

  敬爱的妈妈,纪念是长征胜利89周年了。您生前从未忘记自己是红军长征的幸存者。您所以几十年来一直自觉宣传、践行长征精神为基层群众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心力,就是为怀念、纪念那些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同时也替他们为老百姓服务尽力。我身为您的女儿,这种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信仰的指引下,在家风的养育,在您和父亲精神的影响鞭策下,几十年追寻历史,追寻红色印记,书写红色记忆,自觉履行着“我是传承人”在新的长征路上行进着。母亲,妈妈。您多病的延安娃女儿,现虽已过了84周岁,但自觉心还不老,精气神儿还在,热情还有,小小烛光还亮着……